延时喷剂管用不管用
蒋岱蔚
副主任医师
12090人阅读 1个回答
延长射精时间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抑郁症,但也被发现能够延长射精时间。常见的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和氟西汀。SSRIs通常需要连续服用几周才会见效。
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阴茎的敏感度来延迟射精。通常以喷雾剂或膏剂的形式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阴茎或阴道的感觉迟钝。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伟哥)。虽然主要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但也有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可能有助于延长射精时间。
达泊西汀:这是唯一一种专门用于治疗早泄的药物,属于短效SSRI类药物。达泊西汀可以在需要时服用,一般在性行为前1-3小时使用。
在选择使用任何药物前,建议先咨询医生,以确保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治疗方法,并避免可能的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
[详细]
倪钊列
副主任医师
2229人阅读 1个回答
在选择男用延时喷剂时,建议从产品成分、安全性、有效性及用户反馈等方面进行考虑。目前市场上较为知名的品牌有以下几个:
久耐:久耐延时喷剂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旨在通过温和的方式帮助延长男性持久时间。其无刺激性,使用后较少出现副作用,广受用户好评。
KY:这是一个知名的国际品牌,主要以润滑产品出名,其延时喷剂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反响。该产品配方较为温和,适用于皮肤敏感的人群。
德国黑金:这一品牌的延时喷剂采用高浓度配方,主打强效持久。尽管效果较为显著,但由于其成分浓度较高,建议在使用前进行皮肤测试,以确保无过敏反应。
享久:国产品牌,成分相对安全,使用方便快捷。用户反馈表明,产品效果明显,适合需要轻度延时的人群。
选择适合的延时喷剂时,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尤其是皮肤敏感性和需求强度来选择,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和产品成分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性。
[详细]
蒋芊钰
主任医师
15823人阅读 1个回答
植物延时喷剂是一种通过延缓男性射精时间来改善性生活质量的产品。其主要成分通常为天然植物提取物,旨在减少对敏感部位的刺激,从而延长性爱时间。推荐植物延时喷剂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成分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建议选择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喷剂,如丁香、甘草或人参等成分,因为这些成分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有助于提高耐力并减少敏感度。
产品的有效性和用户反馈也值得关注。一些喷剂可能在延时效果上有显著差异,建议查看产品的用户评价和独立测试报告,以了解其真实效果。
喷剂的使用方便性也是一个关键点。一些喷剂设计为快速吸收,使用后无需长时间等待即可见效,这对提升使用体验非常重要。
推荐选择成分天然、效果良好且使用方便的植物延时喷剂。购买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并考虑个人需求和过敏反应。
[详细]
水俭筱
主任医师
6963人阅读 1个回答
长期使用延时喷雾剂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延时喷雾剂通常含有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这些成分可以通过降低阴茎表面的敏感度来延长性行为的时间。长期使用这类产品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皮肤刺激:延时喷雾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特别是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频繁使用可能增加皮肤问题的风险,如干燥、发红或皮疹。
药物依赖:由于延时喷雾剂通过化学作用实现效果,长期依赖可能导致心理或生理上的依赖性。使用者可能逐渐失去对不使用喷雾剂情况下控制射精的能力。
性伴侣的不适:延时喷雾剂如果未能完全吸收,可能通过性接触传递给伴侣,导致伴侣的局部麻木或不适,影响性体验。
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损伤:长期使用麻醉成分可能对神经造成影响,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或感觉减退。
虽然延时喷雾剂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使用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建议在使用此类产品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并避免长期依赖。
[详细]
孟炎律
副主任医师
12876人阅读 1个回答
在选择延时药物时,效果的好坏因个人体质、药物成分、使用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延时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外用延时药:外用药物一般以喷剂、凝胶或霜剂形式出现,主要通过降低敏感度来延长性生活时间。常见的成分包括利多卡因和苯佐卡因等局部麻醉剂。外用药物的效果相对较快,通常在使用后10-30分钟内起效,持续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2小时。副作用可能包括局部麻木或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会感到不适或对性快感产生影响。
口服延时药:口服药物通常属于处方药,常见的药物包括达泊西汀(Dapoxetine),一种短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作用机制是延长射精潜伏期。达泊西汀通常在服用后1-2小时起效,效果持续时间为4-6小时。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恶心等。
不同药物的效果取决于个体差异,建议在选择药物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确保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药物。药物的使用不应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如有必要,可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详细]